2021年11月9日,江西九江11岁男孩宽宽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径直来到学校对面的小区24楼,跳了下去,并在口袋里留下了一封遗书:
“我的死与我的父母、父母、社会、国家无关,只与邹(宽宽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有关,她使用了暴力手段。”
图片来自网络
据教室视频监控显示,案发当天,邹某八次辱骂孩子,指责他没有完成作业,称他为“骗子”、“债王”、“你家多穷”等,并还捏了孩子的脸让他站起来,引得同学们嘲笑他。
但当地执法部门认定这些行为不构成违法行为。于是,宽宽的父母以刑事自诉的形式向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将邹某以侮辱、虐待被照顾人罪告上法庭。
经过638天的长时间调查取证,该案终于于2023年8月9日迎来一审判决。结果是,邹某的言行虽然有不当之处,但总体上没有偏离教育宗旨,确实不超过教育手册的规定。因此,他被判无罪。
图片来自网络
宽宽的父母表示不能接受这样的判决,向法院提出上诉。与此同时,法庭外的舆论也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趋势:
有人坚决维护老师的权威,认为宽宽父母的坚持只是因过度悲伤而失去理智;有些人对失去孩子的贫困中年人抱有赤裸裸的同情,认为邹某的言行是赤裸裸的欺凌行为。
不管是对还是错,让我们先根据教室视频监控和同学们的后续记忆来了解八次侮辱的详细过程……
疑云重重自杀
2021年11月5日上午,邹老师给全班同学进行了课堂测试。下课后,宽宽把试卷放在桌子上,就回家吃饭了。随后,桌上的试卷全部被两名女学生收走并标记。完成后,要求学生将其带回。邹老师拿回试卷后,要求学生改正错题本上的错题。
宽宽当时不在学校,不知道自己要自己拿回试卷,也不知道邹老师布置的作业。更奇怪的是,他的试卷不见了,一直没有找到。
时间来到事发当天,即11月9日,邹某正在讲解试卷时,突然问宽宽:“12日,你的试卷去哪儿了?” (12号是宽宽的学号)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戴着口罩的宽宽低声回答:“没拿到试纸,就回家吃饭了。”
邹某听后,对他大喊:“你有病吗?为什么戴着口罩跟我说话?”
图片来自网络
宽宽委屈地摘下口罩,默默接受训斥:“中午就你一个人回去吃饭吗?没收到就不用写了吗?”
宽宽答应第二天早上补作业,邹却继续调侃:“借口这么多,我估计你明天就懒得来上课了。”说完,他要求全班同学纠正宽宽,说他是个大骗子,还欠钱。债务之王。
老师的嘲笑,同学的笑声,已经让宽宽感到羞愧。下午他不想上中文课。邹继续攻击宽宽。她捏了宽宽的脸,把他从座位上拉起来,说道:“你没脸。”是没皮的吧?我就问你恶心不恶心,恶心不恶心。”
图片来自网络
被罚站了一段时间后,邹某又拿起宽宽的作业本,随手翻了翻,说:“什么鬼作业,全是错别字。”见笔记本上有空白,他继续打字:“你午饭没吃,想吃吗?你有多穷?”
图片来自网络
密集的批评,加上同学的嘲笑,宽宽彻底崩溃了,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无耻,于是他写了两封遗书,一本放在抽屉里,一本放在口袋里,然后走到学校对面的家。泪流满面。小区24层高楼,我再也没有回头。
以上是案发后学校保存一周后,公安机关调取并经异地办案民警核实的视频材料。其中不少视频被学校工作人员擅自删除,并通过技术手段部分恢复。
图片来自网络
丢失的不仅是教室里的一些监控录像,还有宽宽放在课桌抽屉里的第一张遗书,因为它在与同学打架时被打破。据说,里面详细记载了自杀的原因以及自杀的时间和地点。后来,宽宽下落不明,同学们怕出事,就找到了遗书,交给了邹某。邹先生看完后表示震惊,并要求同学不要泄露遗书。告诉任何人这件事。
正因为如此,案发后公安机关例行取证时,宽宽的父母并不知情。直到今年4月28日,异地办案一审后,真相才水落石出。但遗书已被邹销毁,内容不明。
此外,调出的监控录像还显示,事发当晚,学校发展中心主任胡某某独自进入一间空荡荡的教室,从一张宽大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后来,在与警察对峙时,笔记本“失手”了。
图片来自网络
在缺乏关键证据的情况下,法院只能按照不容置疑的原则一审宣判邹无罪。如今,宽宽的父母仍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权利,希望法律能够给无辜者伸张正义。而在一切真相水落石出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官方的调查。
审视事件本身,作为教育参与者,我们在为每一个生命的逝去感到悲痛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深刻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孩子的脆弱成为普遍现象?
缺乏同理心的人成为老师
“侮辱?体罚?有多少70、80后的学生每天被老师骂?所有老师都得判刑吗?”
“严师出良徒,家里的父母会好好管教孩子,社会上没有人会溺爱你,你犯了错为什么不让别人告诉你呢?小时候,我们有一把尺子,打屁股,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是索姐在本案一审判决后,从社交平台随机截取的支持邹某的评论。
评论是对的,教育需要批评,教师也应该有权利教育、批评甚至惩罚学生。这在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时代变了,我们的孩子也变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丰富的物质生活让孩子变得更加善良、更加深情,但也让他们更加意识到精神世界的痛苦。太多人本质上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孩子,只是迫于生存压力才这么做。时代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是教师队伍中的人很难理解的。面对公众的质疑,他们非但没有勇敢地面对问题,反而习惯性地变得傲慢和自怜:
“教师是一个卑微而危险的职业,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比老师好,可以批评老师。那么,为什么不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送他们去学校呢?如果教育没有前途,那就没有未来。”谦虚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个别害群之马并不能代表整个教师队伍。仅仅凭系统现有的用人标准,实在没办法考察一个人真正决定教书的意愿和持续成长的动力;过于功利化、指标化的绩效考核,没有给教师留下足够的轻松进步的空间。工作倦怠和心理亚健康确实在团队中存在相当比例。
图片来自网络
无能为力、时时无法管理情绪、高度焦虑,“刀口”在一群痛苦感强烈的孩子中,真的成了“刀心”。
当然,对学生危害更大的是,一些个体无法以专业能力掌控事态,于是选择走捷径,将歧视、嘲讽、羞辱、冷漠等“教育冷暴力”作为常规教学手段,他们不惜利用孩子们的集体无意识。老师们为了给自己树立权威,利用隔离、排斥、坐在一起、阴阳怪气等方式煽动同学之间的欺凌行为。
不可否认,教育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和热情的事业,这也让“尊师重德”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面对繁琐的教育工作,空谈、借故与严厉恶毒显然是有区别的。
对于宽宽来说,“你有病”、“你真恶心”、“你好笨”、“你好穷”等词语,显然不是为了批评或纠正,而是为了压抑人格。与攻击孩子脆弱的心理相比,这样粗暴的教育模式显然问题更大。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教育冷暴力”不仅不能激励孩子,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厌学、消极自卑、孤僻自闭、弄巧成拙,甚至导致学生人格缺陷,为社会埋下伏笔。暴力和自残。
屈服于权威的父母VS
心理需求高的孩子
由于目前关关案的背景,网络上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家长的角度进行悲惨的叙述。因此,一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网友提出了疑问:
宽宽的父亲以前是一名交警;宽宽的妈妈以前是电视台记者,后来为了照顾孩子,当了心理咨询师。宽宽出事的那天正好是爷爷的生日,一家人约好了孩子回家后一起做榴莲饼和羊肉串。事发当天的作文课上,宽宽在笔记本上写下许多温馨的母爱瞬间。
出生在这样一个幸福、充满爱的家庭,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为什么不去找父母倾诉呢?为什么遗书中没有一丝不舍和对父母的依恋?
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宽宽拖欠作业是事实,经常请假是事实,汉语学习遇到困难也是事实。既然母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为什么她没有注意到这一切呢?为什么不想办法帮助孩子摆脱困境呢?
起初我很疑惑,直到我深挖了这些年家人与邹某沟通的细节:
第一次家访,邹带着丈夫和女儿,宽宽一家自然安排了晚餐;
另一次家访时,邹女士还带着女儿。当她看到宽宽的非洲鼓时,她非常喜欢。宽妈妈表示理解,走的时候让老师女儿把非洲鼓拿走;
宽宽的父亲曾经是一名交警,日常车辆检查等事宜,邹某都会打电话给他帮忙,费用当然由他负责;
在邹的暗示和要求下,宽宽的父亲和岳父几乎每年都会安排邹和她的朋友去庐山,费用无一例外都是宽宽的家人负责的……
是的,他的父亲是一名交警,是正义的化身。宽宽受父亲的影响,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他还在网上听了很多罗翔老师的视频课程。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但他却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我看到父母面对不正之风、无理违法的事情是多么的软弱和无力。
图片来自网络
他心寒又失望,自然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全部心声。
这样的家庭本身就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心理优势,就连他们的孩子也是如此。那些习惯于说“你要听话、懂事”、只听从权力领导的家庭,孩子心里对权力的抵触感会更大,更不用说愿意与父母开诚布公地沟通了。
在这里,家长和老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视野的开阔让孩子变得更加挑剔,但同时也让他们对公平、正义、尊重、认同等精神领域的需求比天还要高。太多在独裁环境中长大的父母很难理解这种变化。
图片来自网络
或者,他们死守父母的权威,希望孩子听话听话,叫哪儿就打哪儿,把孩子自己看重的精神需求视为无谓的大惊小怪和无谓的呻吟。这样一来,他们就直接把孩子逼成了自己的对手。
或者,当孩子与外界的强者发生冲突时,并没有充当自己最坚强的支持者,而是遵循旧有的行为模式,本着少做多做的原则,这样就伤害了孩子的心。
或者,当面对权力时,他们无法表现得从容、从容,从而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无论情况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孩子们不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个时候,无论表面上家庭氛围看起来多么好,里面的营养都太稀薄,无法引导孩子分清话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最终孩子身上各种负面情绪的积累,就造成了我们理解的“心理脆弱”。
孩子的成长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总和。如果增长出现问题,那绝对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这是一个体制问题,也是一个文化惯性问题。当然,这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的。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良好的教育一定是促进成长的教育。当无法改变更多的时候,我们不妨勉励自己:从今天开始,让自己的生命状态流动起来,做一个热爱学习、勇于更新自己的人。 ,能够与孩子产生相同频率共鸣的教育者参与者。
作者:花儿,《精英谈话》作者。一位80后妈妈,照顾孩子,认真写作,拥有两件军大衣。
Elite Talk是全球精英、海归、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信息、探索文化趋势、创新社会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暖和态度。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Elitestalk(ID:elitestalk)。
参考:
1.抖音@张宽妈妈@张宽爸爸
2.凤凰新闻周刊
3.南方周末
▼精英推荐优质活动
如何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
前校长包玉刚,从教四十多年
吴子健校长线下亲自到场,
与家长面对面分享“人才培养经验”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
可以预约参加线下面试哦~
你在“看”我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cdzgl.com/html/tiyuwenda/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