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我与八十年代出版,重温激情理想与梦幻的时代

    20 世纪 80 年代戴墨镜的时尚年轻女子

    李泽厚

    文元凯

    王元华

    《我和八十年代》出版,再现12位风云人物的热血理想与梦想

    近日,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采访集《我和1980年代》。这是三联书店继北岛《七十年代》之后出版的又一反思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思想启蒙的力作。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激情燃烧、浪漫热情的时代。在全球化和商业化浪潮来临之前,这是社会理想主义和思想启蒙的黄金时代。那也是一个贫穷、肤浅、简单、“愚蠢和天真”的时代。时代。新书上架之际,该书作者马国川接受了本报专访。他告诉记者,“我怀着无比敬佩的心情,跟随这些经历了80年代的思想家,希望从他们身上找到照亮中国未来道路的光源,哪怕只是一点烛光。”

    本专题撰文并转载图片的记者吴波

    思想启蒙运动_启蒙思想运动如何改变世界_启蒙思想运动时间

    从2007年底到2008年底,马国川采访了12位至今仍具有影响力的80年代影响力人物。这些人物的名字在那个时代是家喻户晓的。他们是:王元华、唐一杰、李泽厚、刘道玉、张先良、刘再福、文元凯、金观涛、李银河、韩少功、麦天舒、梁志平。马国川说,在与这些“伟人”的对话中,有80年代的歌曲和批评;有回忆和反思;有深情的依恋和果断的告别。通过这些采访,作者带读者回到20世纪80年代,梳理当代思想文化的渊源,思考中国未来的走向。

    20世纪80年代《风雨史》选段

    李泽厚:

    《美学讨论》始终保持学术自由

    马国川说,“在一次接受易中天教授采访时,他专门谈到了李泽厚对他的影响。他访问美国时,还专程去看望了李泽厚先生。遗憾的是,我还没有接触过李泽厚先生。”去年冬天,当我开始这个采访系列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在搜索到他在中国的电话号码后,我尝试给他打电话,他实际上很欣赏我的想法。 ”。

    “美学讨论”始于1956年,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初。李泽厚说:“它本来是从对朱光潜过去的美学思想的批判开始的,所以不能说是平等和冷静,但它是一个学术意义的讨论。1949年以后的很多讨论都是以讨论开始,以批评结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种意见压倒另一种意见,除了美学一开始就存在三种流派,讨论结束时仍然存在三种流派,所以美学一直保持着难得的学术自由度。为美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元凯:

    第一个恢复高考的建议

    得到邓小平的认可

    文革结束后,温元凯给时任中国科学院科技部院长方毅写了一封信。一个月后,他收到方毅的回信,提名文元凯参加全国科教研讨会。

    温元凯说:你知道,这是邓小平复出后召开的第一次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德高望重的学术权威。我是最小的,也是资历最浅的。虽然我有很多话要说,但我不能领先于前辈。说话。然而8月4日下午,当邓小平询问大家还有没有补充意见时,我趁机打断,表达了自己“恢复高考”的想法。我说恢复高考。现在工农兵推荐学生上大学,造成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但基础太差,造成人才的缺口和浪费。

    启蒙思想运动时间_启蒙思想运动如何改变世界_思想启蒙运动

    我提出了“恢复高考”的十六字方针,就是“自愿申请、领导批准、严格审查、择优录取”。邓小平听完我的讲话,立即表明了立场:“文元凯,至少接受你的建议的四分之三。”当时,很多代表并不理解“四分之三”的含义。邓小平补充说,第二句话是“领导层批准的”。它可以被带走。进入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的批准。邓小平立即问道,高考能尽快恢复吗?最好从今年开始。出席会议的教育部负责人表示,今年招收工农兵的建议文件已经下发。邓小平果断说,发出来就可以撤回,推迟几个月,争取今年恢复。就是这样。

    武大“蔡元培”率先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至今仍鼓舞人心

    马国川在书中表达了他的困惑:“那些曾经为启蒙运动而奋斗的人们,今天是否也感到困惑?他们将如何评价这三十年的历程?他们还能为今天提供新的思想资源吗?这样想,马国川决定采访那些20世纪80年代的影响人物,希望通过他们的描述触摸一个生动的80年代,并希望他们能帮助他解开疑虑,从而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知识启蒙的宏图。 :泥土与沙子,喧闹,充满生机,李泽厚先生和刘再复先生甚至建议将书名改为《80年代:激情·理想·梦想》。在他们看来,激情是80年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他们的谈话除了激情之外,也颇具启发性。

    “比如,”马国川告诉记者:“有媒体报道,刘道玉被称为‘武大蔡元培’,他开创并实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比如学分制、转学制等。”使武汉大学成为当时教育改革领域的先锋人物,电影《女大学宿舍》中的校长卢石就是以刘道玉为原型的。

    刘道玉在接受马化腾采访时表示:“为什么我总是呼吁以制度改革为重点?我当时也是以制度改革为重点,就是抓制度、抓制度。我的改革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制度问题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是制约人们思想、阻碍人们解放思想的原因。而1898年的维新运动并不成功,未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日本的制度改革很彻底吗?

    刘道玉强调:“中国现在需要对教育制度进行真正的改革,而不是小幅改进。”

    所有公共利益

    每个人都需要有人为自己说话

    对话马国川——

    所有公共利益

    每个人都需要有人为自己说话

    思想启蒙运动_启蒙思想运动如何改变世界_启蒙思想运动时间

    广州日报:出版这样一本采访集的初衷是什么?

    马国川:大概是从2007年冬天开始,我就开始思考2008年的话题了。我把目光投向了80年代。我想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思想源泉。虽然20世纪90年代仅相隔一年,但从21世纪回望,20世纪80年代已显得有些陌生。那些曾经活跃甚至强大的人现在都已经消失了。历史真的这么健忘吗?我对那些试图将1980年代与整个改革开放三十年“无缝焊接”的人也抱有很大的怀疑:如果让人们用自己的想象和一些抽象的逻辑来解读历史,历史不就这样了吗?变成了“谁都可以打扮的小女孩”?既然我们已经表达了对任意建构历史的蔑视,那我们又怎能任意建构历史,让自己成为后人嘲笑的对象呢?回顾20世纪80年代,我们应该正视当今社会的弊病。

    思潮往往只能

    分布在一个小海滩上

    广州日报:作为一个经历过80年代的人,您对80年代的印象如何?

    马国川:整个80年代,我都在家乡读书。我的小学时光是在农村度过的,中学时期我才去了20多公里外的县城。那是一个典型的冀南小县城。全县十字街只有一家新华书店,里面没有新书。学校图书馆的钟表还停留在1960年代,布满灰尘的书架上只有《卓娅与修罗的故事》、《少尉》、《红旗书》等革命文学作品。闲暇时,我会去图书馆看报纸和杂志。报纸和杂志的种类很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青年报》和《文汇报》。殊不知,一场盛大的思想运动(金馆陶语)正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展开。

    学校在县城边缘,墙外就是农田。每天晚上,学生们都会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门,漫步在田野里。农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当我和两三个关系亲密的同学走在操场上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指点国家、批评人民。后来,这种“自由”的热情渐渐变得有点“自觉”了。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海南纪录片》杂志,我们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当我在采访中面对这些80年代的人物时,曾经短暂的激情再次被唤起,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遗憾和惆怅。我们的国家实在是太大了,思想的浪潮往往只能溢出一小片海滩,然后很快就退潮了。后来的人们只能偶尔在海滩上捡起几颗贝壳,惆怅地想着涨潮的雄伟。奇怪的景象。

    广州日报:正如您书中的影响人物所说,20世纪80年代是启蒙时代,也是最富钙的时代。抛开文化和思想启蒙,您如何看待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的作用?

    马国川:30年的改革历程铭刻了许多中国经济学家的名字,他们的历史成就是不可否认的。经济学家将在未来的改革中继续发挥作用。

    我很欣赏郎咸平先生的敏锐和警惕。但我们必须警惕那些以哗众取宠心态面对社会的学者,以及那些表面上正义实则打着公共利益之名别有用心的学者。我担心他们无法或者根本不愿意对事物做出客观、全面、唯物主义的价值判断。

    但我认为经济学家的主流是推动国家改革、促进社会文明。改革29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他们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不排除有些人是为了名利,有些人是借此机会追求个人利益。一些经济学家为某个群体说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为其他群体发声,比如城市里的穷人。我认为所有的公共利益都需要有人为他们说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cdzgl.com/html/tiyuwenda/5697.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